在看完《搏击俱乐部》三天后的清晨,我突然意识到我三天前看了一部多么强悍的片子。大卫芬奇,布拉德皮特,爱德华诺顿,当这三个人碰到一起,定是火花四溅。
《搏击俱乐部》片子依然是延续了三个人最拿手的戏份——大卫芬奇的黑色镜头和暴力场景,布拉德皮特的疯癫张狂,爱德华诺顿的乖张。每个人都是各得其所,但是所有的一切全在令人错愕迷惘的剧情和晦暗不明的镜头中被遮蔽了,观众被电影带着如云里雾里,在浑浑噩噩中结束了观影。所有人的光芒全如黑宝石一般,若无特殊关注,很多情况下本片就会完全的忽略掉。因此,片子在上映的时候,遭遇票房滑铁卢也就不足为怪了。
初观《搏击俱乐部》,引起人兴趣的莫过于满眼的血浆和过山车般的剧情。但是,这只是手段。
片子所想讨论的事情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应该怎么活?” 泰勒的台词是这样的:“……我们每天都在被告诉怎么活,广告说你应该买这些东西,老师说你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我们想过没有,这些真的是我们要的吗?”
当泰勒拿起手枪对着店员的脑袋,对他说,“你既然想成为医生,为什么还不去?”“明天开始,辞了这份工作,去做你的医生,如果你一个星期还没做到,我就干掉你。”
店员飞奔而去。去寻自己的梦。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果断的动作却是少数的,很多人依然在挣扎,浑浑不可终日,片子里把这样的人归类到“阉割”的人或者等死的人,终日只能靠安慰和哭泣才能存活。
当不满存积到一定阶段,搏击俱乐部开始了。不求输赢,只求痛快,把自己的委屈和愤懑发泄出来,用身体具体的痛楚来替换精神上的折磨,鲜血洗过,更看清自己。
而让影片升华的则是布拉德皮特的身份。一个片子的两个主人公,在最终时刻影子重合在了一起。原来干了这一切的竟是自己,每天见面,想成为的那个跟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竟是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有这么一点吧?
看见什么不爽的想上去一拳干倒或者张嘴骂死丫的,可是自己却习惯性的退缩,“我干嘛要上前”? 与人为善,笑脸相迎。自己都感觉有些虚伪。其实在你的心里还有另外一个自己。不过,当然,你不可能把好人和恶人全做了。所以片子的最后,当希望出现的时候,一切都被毁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