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条面对自己心灵的路。周国平有个集子叫“各自朝圣的路”,我理解就是这样。在书中回想生活,思考生活,应证生活。 今年又开始做班主任了,学校要求我们常常到班级去,早自修去,晚自修去,做广播操去, 做眼保健操也要去。我们的领导说:多去教室,就可以亲近学生,是榜样也是凝聚。这话应该是有道理的。有个学生在作文里写我:“早上,他总是早早地在教室陪我们早自修;晚上,他也是很迟才离开学校。”有学生看到了这点,我想我的做法还是起到了作用。
近日读书,《书屋》(2005年第十期)有一篇文章《奥本海默的胜利和悲剧》,其中有一句话也透露出这样的道理。 奥本海默是“原子弹之父”,主持二战时期美国原子弹的研发工作,是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the Los Alamos Scientific Laboratory)的主任。奥本海默成功地领导了这个高峰时期拥有六千名男女科学家的实验机构,并在二十七个月之后造出了原子弹。他领导下的科学家认为,如果没有奥本海默非凡的领导才能,原子弹是不可能赶在战争结束之前研制出来的,也不可能成功投入使用。他是一个成功的领导人。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机构分布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旷野中,奥本海默就开着自己的黑色别克穿梭在这些星散着的低矮的实验室和办公室之间。他也并不说话,只是坐在房子后面,抽烟,聆听,但他的出现却激活了科学家们的想象力。物理学家威斯科夫(Victor Weisskopf)说:“大部分时候,他都不会提出他自己的见解或者建议。他的重大影响来自其他方面。
他的连续、长时间出现,使我们强烈地感觉到,他是和我们直接在一起的。”对,就是这样,让你的部属,你的学生时刻感觉到你是和他们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同风雨共患难。这是一种领导的才能,也是建立领导和部署之间紧密关系,营造一个好集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