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的代表作,曾荣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也是我阅读次数最多的一本书。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这是有关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本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对历史、宗教、玉器、早期的手工艺、燕园、人物的情感……都有很深、很独到的见解,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事业与爱情这两条线,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在事业上,三代人所处的时代和性格决定了他们的追求是不同的,但是相同的是他们对事业的执着!最早的手工作坊“奇珍斋”主人梁亦清,是一名琢玉的高手,能够因材施料,随形而琢,每每化腐朽为神奇。虽然他的产品远销海外,都卖了好价钱,他却只从订户手中收取预订的价钱,为了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长年累月的坐在“水凳儿”上埋头做活儿,最后,为了一件精品—— 《郑和航海图》,耗时三年之久,在成功的最后时刻,因为积劳成疾,倒在了 水凳儿上,无声无息地告别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三年后,梁亦清的弟子韩子奇重振“奇珍斋”,一改以往的风格,从手工作坊变成了经营玉器的商行。十年后,“奇珍斋”名冠北京玉器行,古老的玉器行业在韩子奇手中走向辉煌。鼎盛时期的“奇珍斋”,为了庆祝韩子奇的儿子百天,举办了为期三天的“览玉盛会”,将历史浓缩于咫尺之间,让人们随着韩子奇在琢玉史的长河中溯流而上,从清代直至西周时期的玉器,尽是精华,仿佛摄取了古往今来那条玉河的灵魂,浩浩荡荡,奔流不息,让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在到了韩子奇的女儿韩新月这一代,为了报考自己向往的北大外语系,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如愿以偿。三代人对事业的诠释与执着,引人深思,激人奋进! 在爱情上,父亲韩子奇与师妹壁儿的婚姻是水到渠成,是苦难中的必然,却无关于爱情。直至韩子奇为了躲避战乱远走英国,小师妹玉儿偷偷地跟着共赴海外,在战争中,两个背井离乡的游子相爱了,但是他们的爱情注定是场悲剧,在道德和情感的冲突中,道德占据了上风。最终,玉儿不得不留下心爱的女儿新月,离开深爱的爱人,再次独自踏上了前往异国他乡的征程,等她再回来时,她和女儿、爱人已是天人永隔……女儿新月的爱情也是一条不归路,作为“回回”,是不允许和其他民族相爱的,新月的爱是那么的纯洁、羞涩,却受到了来自母亲(也就是大姨壁儿)的阻挠。最让我伤怀的是当新月去世后楚雁潮不顾一切的为她试坑的场面:
楚雁潮凝望着直坑西侧的“拉赫”,那是一个椭圆形的洞穴,底部平整,顶如穹庐,幽暗而阴冷。这是新月永久的卧室、永久的床铺、永久的家!
他跪在坑底,膝行着进入“拉赫”。他从未到过这种地方,却又觉得似曾相识,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他伸出颤抖的手,抚摩着穹顶,抚摩着三面墙壁,抚摩着地面,冰冷的,冻土是冰冷的。新月将躺在这个冰冷的世界!
他用手掌抹平穹顶和三面墙壁,把那些坑坑洼洼都抹平;他仔细地抚摩着地面,把土块和石子都捡走,把碎土铺平,按实,不能有任何一点儿坎坷影响新月的安息!
泪水洒在黄土上,他不能自持,倒了下来,躺在新月将长眠的地方,没有力气再起来了,不愿意离开这里了!
……
楚雁潮僵立在墓穴当中,默默的,痴痴的,脸上毫无表情,仿佛他的生命已经结束,他的灵魂和肉体都留在新月的身边了!人们啊,把黄土倾泻下来吧,把我们一起掩埋吧!……
感受着新月和楚雁潮的感情,每次我都不能自已,这样深深相爱的两个人,还没有得到人们祝福,就已经被永久地隔开!
在小说的结尾,也不惑之年的楚雁潮孤独的在新月的坟前诉说着千古不变的思念,让人潸然泪下: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