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一日游后,次日在返回的路上临时决定去温岭方山,方山在温岭西北部,与乐清交界,此山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山体雄浑方正,四面千仞绝壁,山顶平旷如野。值得去看一看。中午在大溪高速出口处的老太婆饭庄吃过午饭,一路狂车来到了方山西麓停车场,买了门票后进了门。
在山脚下拾阶而上,百步之遥,有一堵百米高的巨嶂阻了去路,它就像一道天然的石屏风,徐徐展开,它就是峭斗嶂。仰望碧空,光影婆娑,浮云悠然,远处的多宝佛塔针尖般耸立在悬崖之上。石阶的右边有方山书院,左边有梅雨瀑。梅雨瀑的水由方山顶冲沟形成,在高耸的峭斗嶂上,如万斛银珠倾泻而下,落差达百米,下方有个梅雨潭。因为瀑布三面被峭壁包围,容易聚风,狂风吹来,将梅雨瀑倒卷上扬到空中,形成坠而又升、如织如帘的梅雨升空奇观。峭斗嶂的半腰有一岩洞,即峭斗洞。洞口门联有“峰回尘境隔,花落洞天幽。”洞在悬崖之下,外大里小,内有一池碧水。洞内相传为王羲之挥就《游四郡记》之处。岩壁刻有“危崖散梅雨,峭壁迎秋辉”,描写的就是方山的景色和洞前的梅雨瀑。
不同的险峰组合在一起,巧夺天工,就自然而然地变幻成了奇妙的景像。我们渐进景区途中,在举头俯首的不经意之间,不用你多费神思,惟妙惟肖的大自然雕塑就映入了你的眼帘。这是昂首长啸的雄伟的“狮子峰”,那是哪位文豪搁笔沉思的“文笔峰”等等,最多见的是神态庄重的“象鼻峰”,最有逸趣的当数“牧牛峰”,一个天真可爱可爱的“牧童”手执“牛鞭”,正驱赶着“数头牛”,让人叹为观止。方山可谓一步一景,魅力无限。方山系北雁荡余脉,素有“小雁荡”之称,聚集了雁荡山幽奇之美。峰回路转,我们穿行于层峦叠障中,时不时进入玲珑曲折的峰岩之中,盘曲幽深,恍若踏进迷宫,不一会儿眼前又是豁然开朗,满目苍翠,茂林修竹与青山碧岩交相晖映,顿有“独秀峰边翠作堆,幽栖如入小蓬莱”之感。尤其是方山的气候较为恶劣,加之土层稀薄,高大的乔木难以生长,因此放眼望去,皆是不及腰身的草地和蕨类植物为主,也有松树,主要为马尾松,但都体形矮小,盘根错节,俨然天然盆景。此方山松也为方山三大奇观之一,数十年树龄却仍然不足两米。
我们在山间行走,悠闲的浮云,如影随形。而身侧是绝壁、深谷、洞穴、奇峰。览团箕山,道文笔峰,过仙天门,在仙天门前的石桥上下视,天地苍茫,人若鸟迹。至云霄寺,有烟香袅袅。对面一平地空旷,人若失坠,便如黄叶轻飘无息。
边上高矗一七级佛塔,层层上去,便有王荆公的诗句:“不为浮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想当时人在塔端,看空中排浪滚滚,云海万千,直欲驾雾飞仙而去也!诸如此类,而我的躯体和眼睛早已不知疲倦,心灵仿佛脱离了尘世,将自己遗忘在大山之巅。俯瞰为台,仰观为峰,到了方山之顶,犹如来到了空中平原。四百余亩的方山山顶平旷如野,平直如砥,形如方盒,这也是方山得名缘由。相传汉朝汝阳人周义山有道术,在山顶缚茅跌坐,开辟平整山田。后仙逝为紫庭真人,所以山顶之田也称仙人田。站在方山之顶,一览众峰秀色、山间四时之景,可极目温台两地,又可看海上日出,无物可障目一览无余,与刚才在山中所见判若两境,可谓“峰回尘境隔,花落洞天幽,巅首临琼池,天台与仙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