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梅克皮思·萨克雷,印度一文职官员的儿子,1811年7月18日生于加尔各答,1863年12月24日在伦敦去世—在伦敦,他度过了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自1840年始,他妻子患上了精神病,因而,如同他同代人中另一位伟大的幽默作家狄更斯一样,他内心里一直忍受着家庭不幸的痛楚。
与其说萨克雷在学生时代开始积累学识,倒不如说已开始体验生活。他甚至在当时便爱好用滑稽诗和漫画重现人生。无论在剑桥大学、魏玛市和巴黎的艺术学院或者伦敦的法学院,他在学习上始终懒懒散散,却热衷于结交朋友,酷爱生活。二十一岁时,他便拥有并自己经营伦敦一家报纸。二十五岁时他随意花光了一笔宽裕的钱财后变得不名一文。他换来的是对作为年轻报人的他显得非常宝贵、而对作为小说家的他则是千金难买的经验。
萨克雷很早便显示出令人惊讶的多才多艺。他力图写作出像狄更斯那样的长篇小说,并写了旅游札记、短篇小说、叙事诗、滑稽讽刺作品等。
他创作的第一部著名小说《巴里·林顿》是关于一个恶棍的传记。在他塑造的女恶棍中最令人着迷的蓓基·夏泼身上,萨克雷首次自我显示出在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方面是一位卓越的大师(《名利场》,1846-1848 ) o《潘登尼斯》(1846一1850)—像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实际上是自传小说。由于需要钱,才使得萨克雷不情愿地转向文学领域。他的论述“十八世纪的幽默作家”的演讲录在英国和美国广受欢迎(1851),并为他创作无与伦比的历史小说《亨利·艾斯芒德的历史》(1852)奠定了基础。他的最佳长篇小说还包括《钮可漠一家》(1854),弗吉尼亚人》(1859)及其未竟之作《丹尼斯·杜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