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时候,虽然你的意见是对的,可是对方却不能接受,因为,指责和被指责的过程往往是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进行的。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别人的批评。人们往往不愿意接受。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使忠言变得顺耳,让人们能够愉快地接受呢?我们常常会看到,并非所有的意见都可以被别人接受。在某些时候,虽然我们的意见是对的,可是对方却不能接受,因为,指责和被指责的过程往往是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进行的。实际上,人们的心理都是共通的。人们都强烈地希望自己能够被身边的人所尊重,最难以接受的事莫过于被人轻视。
爱波特是英国的一位行为学家,他曾经说过:“当下级受到上司的批评时,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就在脑海里搜集反驳批评的论据,所以往往只能记住开头的几句话,而不会注意去听后面的话。”所以,掌握好批评这门艺术是很重要的。
记住一点,永远躲开正面的批评。如果确实有批评的必要的话,不妨去暗示对方。正面的批评,会毁损他人的自重,伤害他人的自尊。如果我们用旁敲侧击的方法,使对方知道你的用心良善,他不但会接受,而且还会感激你。这才是批评之道。富兰克林年轻时就曾犯过这种错误。后来,在他的自传中,富兰克林回忆了自己是怎样改正各种不良习惯并最终成为出色的外交官的。当富兰克林还是一个不断犯错的年轻人时,一位他很尊敬的教友会里的老教友曾把他叫到一边,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本,你真是太不应该了。只要有人说错了,或者与你有不同意见,你就会毫不留情地攻击对方。现在谁还会在乎你的意见?大家都发觉你不在时,他们才更开心。你懂得太多了。没有人再能教你什么。其实、也没人会再告诉你什么。你除了目前有限的见识外,不会再有什么进步。斯瓦伯也很懂得这个道理,他正是用旁敲侧击的方法使工人们接受了自己的意见。一个中午,斯瓦伯到他的一家钢铁厂去,刚好碰到几个工人在抽烟,而“禁止吸烟”的牌子正挂在他们后边的墙上。斯瓦伯没有指着牌子斥责他们说:“难道你们不认字吗?”不,斯瓦伯当然不会那么做。他只是拿出烟盒,递给他们每人一支雪茄,说道:“晦,伙计们,别谢我给你们雪茄,要是你们到外面吸烟,我就更高兴了。”那些工人们自知理亏了—他们钦佩斯,还得到了一支雪茄和友好的建议,这是一种多么高明的手法啊。